大棚栽培黃瓜由于受區域專業化生產、種植習慣和技能等條件的限制,黃瓜連作非常普遍,非常容易引起各種營養性障害及各種病蟲害,生產上要采取綜合防治措施。
1 黃瓜缺磷癥
1.1 癥狀
一般缺磷時植株矮化但不明顯,植株生長受阻,莖短而細,葉片小,葉色濃綠,葉片發硬,稍微向上挺;老葉有明顯的暗紅色斑塊,有時斑點變褐色,下位葉片易脫落;須根發育不良;果實小,成熟晚。
1.2 防治措施
黃瓜是對磷非常敏感的作物,土壤缺磷時,除了施用磷肥外,預先要培肥土壤。苗期特別需要磷,應注意增施磷肥。為防止土壤酸化,要施用充足的堆肥等有機肥料。施用堆肥后,磷酸根離子不會直接與土壤接觸,可減少被鐵、鋁結合的機會,對磷的吸收很有利。應急措施: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溶液。
2 細菌性角斑病
2.1 癥狀
真葉發病初期出現針尖大小水漬狀淺綠色斑點,迅速擴大為淡褐色病斑,受葉脈限制而呈多角形。潮濕時,病斑背面水漬狀明顯,有時可見到有乳白色菌膿。此病連接成片時可形成多角形的破損面。本病與霜霉病的區別是角斑病病斑顏色較淺、發白,后期穿孔,葉背面無霉毛,有白色粘液;霜霉病病葉病斑有黑色或紫色霉層,病斑不減薄,后期不穿孔。莖蔓發病,初為水漬狀小圓點,后變為淡褐色。
2.2 防治方法
防治細菌性角斑病要以防為主,當平均日氣溫 12℃低于時,連續 2~3 天陰雨,突擊用藥 1 次,隔 3~5 天再用藥 1 次,連續 2~3 次,可控制發生。
2.2.1 種子消毒:用 50%菌成 1000 倍液浸種 6 小時,撈出種子浸入清水中 3 小時后催芽播種。
2.2.2 采用無病土育苗:與非瓜類作物進行輪作,防止重茬,田間隨時清除病葉并深埋。
2.2.3 藥劑防治:可用 30%DT 殺菌劑可濕性粉劑 400~500 倍液、50%1000 倍藥液的甲基托布津、可殺得等綜合防治,效果良好。冬季發病嚴重時,用醫用硫酸鏈霉素和青霉素,5 千克水中各加 1 支。
3 炭疽病
3.1 癥狀
莖、葉片受害,初出現水浸狀小斑點,后擴大成圓形病斑,紅褐色,外圍有一圈黃紋。潮濕時病斑中央出現粉紅色粘稠物,干燥時病斑開裂,瓜條從病部彎曲或畸形。
3.2 防治方法
3.2.1 土壤處理:與非瓜類作物實行 3 年以上的輪作
苗土可用無病大田土,或進行土壤消毒,用菌線威,0.3~0.5 克/平方米對水 5000 倍,均勻噴灑在苗床土面。
3.2.2 藥劑防治:發病初期用天諾顆粒豐殺菌型對水1000 倍噴灑植株,或 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 600~800倍液,或 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 500~600 倍液噴霧。
4 根結線蟲病
4.1 癥狀
受害植株的側根和須根上長有奇形怪狀或念珠狀的根結。根結是局部膨大而成的,初期多為白色,后期變成淡褐色甚至黑色,有的上面長有細弱的新根,嚴重時就成為一團團須根,中間夾雜著根結,剖開根結,其中藏有乳白色線蟲。
4.2 防治方法
4.2.1 培育無毒壯苗:一是用無病原的土進行育苗;二是采用物理方法提前處理床土。
4.2.2 高溫處理:利用線蟲在 55℃下只要 5 分鐘就可以致死的特點,采用夏季撒石灰、鋪稻草、淹水、覆膜的方法進行處理,或用開水逐畦澆灌將其殺死。
4.2.3 深翻:利用根線蟲主要分布在 3~9 厘米的表層土中的特點,深翻或起出 20 厘米耕層土,可減輕危害。
4.2.4 實行計劃輪作:實行與黃瓜遠緣作物如韭菜 2~3年輪作,就可以斷絕線蟲的食源,使其無法生存。
4.2.5 灌施藥劑法:施用底肥,2 次深翻將糞土與土充分混勻,耬平。用 1.8%齊螨素乳油 6.0~7.5 升/公頃,將其與 375 千克/公頃細沙土拌勻,然后均勻撒布地面,深翻8~12 厘米,耬平。定植后用 80%敵敵畏乳油 800~1000倍液,每株噴灑 250 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