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合作組織對青少年學生的評估項目中,把閱讀素養列為首要的評價指標。由此可見,閱讀素養對小學生的終身學習起著重要的作用?,F代教育技術手段的日新月異,給小學閱讀教學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F代教育技術手段的應用,為語文閱讀教學提供了真實的語言環境,創設了形象生動的教材情境,優化了閱讀教學方式,打造了適合小學生學習的新型教學模式,提高了教學質量。
一、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激發學生自主閱讀的積極性,實現快樂閱讀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必須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刺激學生的閱讀渴望,使學生在愉悅的狀態下接受新知識,實現快樂學習。這些要求對小學語文教師來說,必須研究教學方法,整合優質教學資源,改變教學模式,通過展示形式多樣的素材,豐富閱讀內容,為學生自主閱讀提供資源保障?,F代教育技術的使用,為學生提供了引人入勝、惟妙惟肖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感到耳目一新,眼前一亮,從而牢牢地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學生閱讀的積極性。
比如,在進行閱讀交流指導課《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學時,教師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為學生創設圖文兼備、聲像并茂的課件資源,教學形式上體現了趣味性,教學內容上體現了豐富性和生動性,教學方法上體現了多樣性。尤其是課件中插入的體現文章主旨的精美圖片,通過對深夜色彩和凋落樹葉的場景展現,讓學生更深刻地感悟到小女孩的孤苦,感受到小女孩的無助,使學生在心靈上與作者產生共鳴,對作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體會。再有,課件中插入了特定的背景音樂,極大地渲染了小女孩賣火柴的氛圍,那樣寒冷、漆黑的夜晚,又是一個圣誕夜,一個孤獨無助的小女孩為了生計,流浪街頭賣火柴。這樣的情境設置,使學生融入特定的氛圍中,切實感受到了小女孩的無助。通過音樂使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進入更深層次的閱讀理解,滿足了學生對課堂教學趣味性的追求,激發了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實現了快樂閱讀。
二、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拓展閱讀途徑,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讓閱讀成為學生校園生活的一種習慣,對學生的終身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學語文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學生通過閱讀,在主動思考中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從而得到啟迪,享受美文的樂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了閱讀理解能力。
現在很多家庭都有電腦,很多家長的手機都開通了上網功能,尤其是智能手機的問世,使手機上網一觸即可,學生可以便捷地查詢相關信息,也可以在電腦上或者手機上閱讀電子書籍。比如,在新浪讀書網、騰訊讀書網、作文網上,都有很多優質圖書資源,大大豐富了學生的閱讀內容,提高了閱讀理解能力。
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實現高效閱讀,加強溝通與交流,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在傳統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之間更多的是“監管”關系,教師利用各種手段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學生想辦法逃避教師的管理和責罰,師生之間很難做到友好相處,缺少溝通和交流,學生的閱讀實踐能力得不到有效培養。這樣教學很難落實新課程理念,很難達成新課程理念下的三維教學目標。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可以處理各種圖片、聲音,還可以通過多媒體、網絡的互動效果進行教學,組建班級網絡平臺,不定期分享教學課件、視頻資料、課堂訓練、專家講座、名師微課等資源。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業余生活,又培養了學生的閱讀感悟能力。另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和家長及時進行溝通與交流,使閱讀感悟過程延伸到家庭,綜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比如,在進行《失物招領》的閱讀教學中,筆者利用班級博客發布學習任務,讓學生自己閱讀,理解文章含義,再以小組為單位,在家庭、學校、社會上尋找“失物”,看誰“招領”得多,有效培養學生的閱讀感悟與實踐能力。這一活動既鍛煉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又提升了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
四、整合現代教育技術資源,突破寫作教學難點
閱讀教學離不開寫作,寫作是閱讀成果的檢驗,對小學生來說是個教學難點。一般的寫作過程分確定主題—習作訓練—作品評改三步。在每一步中,教師可以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輔助教學,逐步完成教學目標。在給學生介紹寫作素材、寫作技巧等知識時,可以結合具體案例,利用PPT課件進行圖文展示,促進學生的閱讀感悟,給學生以啟迪,使學生樂寫、會寫。
比如,要求學生以“感恩”為主題寫一篇作文。
教師指導學生抓住感恩這個主題,寫作時要突出這一主題,范圍可以擴大,體現大情懷。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一系列以“感恩”為主題的視頻資料,有感恩親人的,有感恩教師的,還有感恩社會的。學生通過對圖片、文字和視頻的閱讀感悟,獲得思維啟迪和創作靈感。
講評前,用多媒體出示作文的具體要求,讓學生再次閱讀初稿,對照作文要求評價、修改作文。為了教給學生點評、修改作文的方法,筆者首先結合學生習作,利用實物展臺共讀一個學生的作品,并對作品進行講評、修改,讓學生體會方法。為了拓展學生思維,筆者利用多媒體播放阿甘的生活視頻,讓學生感受阿甘的艱難生活,體驗阿甘的命運與那份執著、那份大情懷—感恩挫折。這時學生的思維被打開了,對感恩的理解升華了。這樣教學,學生的寫作能力才能不斷提高。
五、巧用閱讀資源培養學生的主人翁責任感,綜合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筆者設計了很多主題閱讀活動。在學生進行主題閱讀之前,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相應的視頻,介紹主題閱讀的有關書籍,以便學生在借閱或者網絡查詢時提高效率。通過主題性閱讀,有效培養了學生的主人翁責任感,綜合提升了學生的閱讀素養。
比如,在五月的主題閱讀活動中,布置的是“環保知識有問必答”“營造一個清涼世界”“城市環保先鋒行”等環保主題閱讀活動。教師利用PPT課件為學生介紹相關書籍,或者為學生推薦電子書。很多學生非常喜歡閱讀這類書籍,一個月讀了好幾本,并從中獲得了大量的環保知識。有的學生在書本的啟發下,利用網絡進行拓展閱讀,查閱相關信息,對書本上的資料進行補充。還有的學生從電視上看到了環保主題講座,通過中央電視臺十套專題節目了解了環境污染給我們帶來的危害,從而深深感受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通過閱讀、交流和感悟,學生們紛紛表示,環保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爭當環保小衛士,當好環保小標兵。
六、結束語
我們應加大力度整合圖書文獻、網絡信息等課程資源,積極開展閱讀教學研究工作,以閱讀教學活動為載體,充分利用優質閱讀資源,創新閱讀教學模式,實施素質教育,把學生培養成學習型、研究型、創新型人才,最終達到培養學生的閱讀感悟能力,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和實踐技能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 郭英.談現代教育技術與語文課程資源整合[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1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