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語文課程中十分重要的學習內容,它既是學生實現自身精神成長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各種能力得到發展的基礎。但是在長期的語文教學中,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不少語文課上成了表演課、思品課甚至是美術課。遠遠的偏離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 年版\\)的要求,沒有實現語文學科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那么如何構建理想的閱讀教學課堂呢 ? 下面我就談點自己的看法。
一、閱讀教學課堂要堅守語文教學的本真
《語文課程標準》\\(2011 年版\\)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為此,我們要秉承課標精神,重視在“聽、說、讀、寫”的語文實踐中培養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重視課程內容的價值取向和語文材料的熏陶感染作用;重視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必須堅持采用適合于語文學科特點的方式方法,注重讀書;注重語文的積累和語感的培養;注重品位、感悟和體驗;注重加強實踐和綜合。例如:我在上《開國大典》這一課時,在引導學生感受當時建國典禮的雄偉場面時,我讓學生自由朗讀,看看你從哪里能感受到開國大典時的隆重氣氛。有學生就找到了描寫閱兵式的那一段話。通過反復的朗讀、體味感受到了作者從不同的方面為我們展示了整齊劃一的精彩場面。同時也有學生聯想到了慶祝建國 60 周年的閱兵式的場景,我又及時引導學生仿照課文內容練習說話。這樣就讓小學生通過讀書、感悟來積累語言、運用語言。不但情感受到了熏陶,也提高了說話能力。
二、閱讀課堂要由“教教材”變成“用教材教”,由“教語文”變成“用課文學語言、用語言”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要用好教材這個例子,讓學生自己去跟作品打交道,避免把學生的思想趕到死路上去。在閱讀教學中,課文內容不等同于教學內容。我們老師不能老跟著課文內容走,我們要借教材這個例子學習語言運用,關注文章的表達方法。一篇文章在沒有進入教學之前,只是一個單純的文學作品,一旦選入教材,他就會增加教學價值。
教材的編者在選了這篇文章時更重視的是它的教學價值。所以我們語文老師要努力實現“例”的增值。例如:在教學《新型玻璃》這一課時,我們不僅僅是讓學生知道幾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更重要的是讓學生了解說明方法。就是這樣的文章是通過什么樣的方法,什么樣的表達方法去說明的。
這就要求教師在解讀文本的時候,要關注到以下幾方面:一要了解說明順序,二要了解說明要點,三要了解說明方法,四要了解詞句的運用。
三、“閱讀教學”課堂上,老師要改進“教”的方法,少分析,多揣摩,多感受,多體驗。讓閱讀教學實現“美麗的轉身”
《語文課程標準》\\(2011 年版\\)更加強化了作為母語課程的語文對學生,特別是少年兒童精神成長的影響作用,具有涵養化育的功能。這就要求我們教會學生閱讀方法,帶領學生深入到文本的語言中,讓學生去感受語言、熟悉語言、理解語言、借鑒語言。要用閱讀代替分析。過去我們在教學中一味的分析課文,一節課下來,學生的思維就固定在這篇課文中,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散思維。我們要讓閱讀教學實現“美麗的轉身”,轉向以策略為導向的教學。注重讀法、寫法、學法的指導,以提升閱讀理解能力,運用語言的能力以及學習能力。
例如:在教學《狼牙山五壯士》一課時,我讓學生反復地朗讀、體味描寫英雄人物的句子,找出最受感動的句子讀給大家聽。有同學說:“我喜歡班長馬寶玉斬釘截鐵地說了一聲‘走’!帶頭向棋盤陀走去?!边@句話,因為它表現了班長馬寶玉為了革命的勝利,不惜犧牲自己的英雄氣概。我接著讓學生體會“斬釘截鐵”的意思,并用“斬釘截鐵”練習說話。
四、“閱讀教學”要改變以往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
《語文課程標準》\\(2011 年版 \\)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等這些富有時代特征、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樹立學生是教學主題的思想。教學的參與者是教師和學生,其中學生應為主角。在對話的過程中,師生不僅是平等的,而且應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課堂中,教師首先是參與者,與學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課堂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場所,學生應暢所欲言,自主互動。讓學生充分說出他們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問題讓他們去提,問題讓他們去議,答案讓他們去辯,結論讓他們去得。只有這樣,學生才會享受到學習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這才是新課程理念下充滿生命活力的理想課堂。
五、閱讀教學課堂要充分地相信學生,多鼓勵少批評,要讓學生“樂學”、“學會”、“會學”
著名教育家贊科夫說:“我們要努力使學習充滿無拘無束的氣氛。如果不形成這樣的氣氛,那么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不可能發揮作用?!蔽覀冋Z文老師要更新觀念,在教法上要少一些墨守成規,多一些不拘一格;在課堂上少一些“話語霸權”,多一些百家爭鳴。要讓老師的“教”更好地為學生的“學”服務,要在教學過程中落實自主學習,要讓學生充分體驗學習的快樂,要讓學生真讀、真說、真寫、真感悟、真體驗。努力營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自由的呼吸。老師要俯下身子和學生平等的對話、交流。
我們語文老師,不應是“授之以魚”,終年辛勞而收獲甚微的塾師,而應是“授之以漁”,教導孩子擁抱生活,在游泳中學會游泳的教練,是引導學生學習,使語文素養得到全面提高的智者。
總之,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創設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運用有效的學習方法輕松自由的學習,切實練就扎實的語文基本功。力爭讓孩子們在我們的課堂中學會學習、學會共處、學會做事、學會發展。
參考文獻:
[1] 根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撰寫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