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愛國情感的表達是長期以來人們的民族意識和國家意識的積淀,而在諸多愛國情感表達的主體中,大學生是特征最為明顯的一個群體,他們剛剛成年,有較為鮮明的時代印記和性格特點,在很多關乎國家利益的問題上會積極地表現出愛國熱情,這種愛國主義情感是值得弘揚的,但是有時愛國主義情感表達方式卻表現出了偏激和不理性。在當前加強大學生理性愛國教育不僅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更是當代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必要前提。
一、理性愛國的內涵
愛國主義是長期以來人們對自己祖國深厚情感的積淀,反映了人們對祖國的依存關系,是個人對祖國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尊嚴感與榮譽感的統一。愛國主義是一個歷史范疇,在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不同時期所包含的內涵有所不同。傳統的愛國主義是從簡單的愛國情感開始的,然而,在新的歷史時期,愛國主義僅停留在情感層面是不夠的,初級層次的愛國主義往往流于形式,缺乏理性的指導,甚至可能轉變成狹隘的民族主義。因此,必須將情感層面的愛國主義上升到更高的理性層面。[1]
理性愛國的內涵豐富,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理性愛國是以理性為核心的愛國主義。從認識論的角度來看,情感是人類對外界刺激的一種反映,是一種感性認識。而理性是指在實踐基礎上形成的認知能力,表現為一種理論與思維方式,屬于理性認識,感性認識只有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高度才能更好地指導實踐活動。[2]
理性愛國是一種基于理性層面的情感表達方式,理性愛國不是感性、表象的情感訴求,而是建立在理性認知基礎上的感情認同。
在關乎國家利益的問題上,愛國情感的迸發是民眾對國家深厚情感的表現,樸素的愛國情感毋庸置疑,然而,在表達愛國熱情的過程中如果缺乏理性的思考,往往會給國家帶來更大的利益損失。理性愛國是以理性為核心的,對個人和國家之間的關系有深刻理解的情感,這樣的情感才具有持久性,也只有上升到理性層面的愛國情感才能保證愛國行為的合理進行,進而更有效地維護國家與民族的利益。
第二,理性愛國是以國家核心利益為根本目標的愛國主義。隨著全球化的不斷發展,各個國家的交流也日益增多,在國與國之間的交往過程中,難免會發生摩擦與爭端,而近年來出現的諸如釣魚島事件、南海事件等一系列危害到國家利益的事件激發了中國人的愛國情緒。但在表達激烈的愛國情緒過程中,由于缺乏理性方面的思考,往往會出現魯莽、沖動的愛國主義行為,甚至有一些超越法律限定的暴力行徑:例如極端的語言攻擊、過激的人身攻擊、盲目的排外行為等等,這些行為最終導致的是社會治安的動蕩、國際環境的緊張。誠然,維護國家核心利益的出發點是正確合理的,然而,過激的愛國行為卻不利于國家的發展,因此,只有在理性思考的前提下,權衡國家長遠利益的理性愛國才是真正的愛國,才能真正做到維護國家核心利益的目的,進而推動國家政治經濟的發展。
第三,理性愛國是以法律為限度的愛國主義。理性的愛國主義行為首先應當要在法律的準繩下進行,只有在法律限定的范圍內進行才是合理合法的愛國主義。在釣魚島問題等事件上,有一部分中國人由于不懂法律法規,沖動、不理智地做出損害國民財產的行為,還有一部分中國人以愛國的名義肆意在大眾媒體上發表過激言論,更有甚者通過網絡黑客的方式侵犯他人隱私,這些行為都觸犯了法律底線,不是理性的愛國主義行為。中國的法治化社會不斷推進,對于愛國行為也有明確的限定,真正有理有據的愛國應當是在理性地分析實際情況后,根據法律的規定來進行合理的愛國情感表達。只有真正做到在法律的規定范圍內進行愛國行為表達才是真正的理性愛國。
二、加強大學生理性愛國主義教育的必要性
(一)針對大學生自身特點有必要加強理性愛國教育當代大學生思想活躍,是充滿活力與激情的社會群體,對于國內國際時事大都比較關注,在關乎國家利益的問題上往往會表現出極大的愛國熱情,但是,大學生由于還未走上社會,涉世未深,對于一些問題缺乏理性的思考,容易產生消極因素,大學生在表達愛國情感時往往容易摻雜非理性情緒,盲目排外、行為過激是大學生非理性愛國行為的主要表現形式。在釣魚島爭端、抵制家樂福等事件中,許多青年學生都迸發出了強烈的愛國熱情,紛紛加入抵制外貨的游行行列中,一些大學生甚至在抵制日貨的過程中打砸日系車輛,還有一些大學生則在網絡上肆意謾罵、發表不正當言論,更有甚者利用網絡這個平臺對別國進行黑客攻擊,嚴重擾亂了網絡秩序。大學生對情緒缺乏控制、不善于理性思考的特點往往容易出現各種過激行為,導致愛國行為走向偏差,因此,加強大學生理性愛國主義教育顯得尤為重要。[3]
(二) 高校愛國主義教育理性化不足有必要加強理性愛國教育高校愛國主義教育理性化不足從教學角度看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教材內容滯后。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教材當中,關于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深度和廣度不夠,對于法律基礎的知識闡述甚少,難以指導大學生理性地處理當代愛國主義的問題。二是教學方式單一。傳統的高校愛國主義教育方式主要采用灌輸教育,導致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思考能力不足,而教育者對于愛國主義的內涵教育也往往只停留在理想化層面,對于社會上發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和不良風氣,教育者沒有及時從深層面剖析,使學生對這些問題存在偏頗。[4]
(三)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必要加強理性愛國教育隨著全球化經濟的不斷發展,世界各國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與此同時,各國之間的矛盾與摩擦也就不可避免的出現,大學這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也是對外開放過程中所要面對的問題。我國正處于經濟飛速發展的重要階段,國內的發展離不開與世界各國的交往,更離不開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因此,在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我們應當要培養一種國際性的胸懷,摒棄狹隘的民族主義,在面對國際紛爭與矛盾時,應當樹立一種理性的愛國主義情懷,盡量用和平談話或者訴諸國際法律等非暴力手段進行解決。只有這種理性的、有理有據的愛國主義行為才能為我國提供一個安定有序的國內國際環境,才能有利于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5]
三、加強大學生理性愛國主義教育的途徑
(一) 利用學校教育的主渠道,創建大學生理性愛國教育的新平臺學校教育不僅是大學生獲取專業知識的窗口,更是大學生形成自身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重要平臺,理性愛國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更應當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的關鍵作用,然而當前學校教育存在著諸多弊端,例如教學內容過于傳統,形式也較為單一,因此,首先應當從教學內容上入手,將理性愛國教育內容與思想道德修養、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概述等基礎課程的內容結合起來,讓學生從歷史與現實的角度來增強對理性愛國的認識,其次要豐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形式,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運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同時結合國內國際時事,采取啟發式、引導式等教學手段對大學生進行理性愛國教育。[6]
(二) 開展各種實踐活動,積極培養大學生的理性愛國意識大學生的價值認知與價值判斷能力并不是單單依靠課堂理論的灌輸所能解決的,正確的認識必須通過實踐來確立,也只有通過實踐所樹立起來的認識才能真正引起大學生內心的共鳴,[7]因此,實踐是深化大學生理性愛國教育的重要途徑。在當前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教條化、課程化的愛國主義教育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的教學環境,必須積極開展各種有組織、有計劃的實踐活動才能更有效地進行理性愛國教育,首先可以從校園實踐活動入手,通過開展以理性愛國為主題的演講、團體活動來強化理性愛國教育,其次可以通過建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來為大學生創造身臨其境的參與機會,另外,可以開展暑期實踐活動、生產實踐活動來不斷加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力度,讓學生深入了解社會,從社會實踐中培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引導他們將愛國熱情轉化為立足崗位的實際行動,在實際活動中實現一個公民對國家應盡的義務與責任。
(三) 開辟網絡愛國主義教育新平臺,創新理性愛國教育途徑隨著網絡信息的不斷發展,互聯網已成為現代人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大學生作為主動接受新鮮事物的重要群體,網絡更是大學生日常生活中接受信息、學習知識、表達情感的重要渠道,因此,在弘揚理性愛國教育時必須充分利用網絡這一媒介,深化大學生的理性愛國意識的培養,高??梢酝ㄟ^建立理性愛國主義教育網站、網絡直播重大歷史事件等手段來增強理性愛國的實效性。學校的教育工作者也應當充分利用網絡這一信息平臺,通過開通微博、微信等媒介來加強與大學生的交流,及時了解大學生在愛國主義方面的思想動態,進而正確引導大學生理性地表達愛國主義情感。但是,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它可以為大學生理性愛國教育提供便利,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必須加大對網絡信息資源的監管力度,建立完善的網絡資源篩選機制,及時發現并刪除不良信息,為大學生理性愛國教育開辟一條便利、安全的網絡新道路。
參考文獻:
[1] 田志久, 劉磊, 蔣洪冰。 《 大學生理性愛國教育引導研究》 [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 ( 社會科學版) , 2014(2)。
[2] 隋維娟 , 邵 棟。 《 經濟全 球化與大學生的理性愛國》 [J].山東省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08 ( 4) .
[3] 黃曉。 《 大學生 理性愛國教育的教學探 討》 [J]. 大 理 學 院 學 報 , 2013( 7) .
[4] 郭 培芳。 《 對 高校 理性愛國主義教育的幾點思考》 [J].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1(4)。
[5] 張 然。 《 理 性愛 國 : 當今愛國主義教育的 重大課 題》 [J]. 淮 海 工 學 院 學 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 , 201 3(6)。
[6] 李慶楊 , 劉 曉鷗。 《 大學生 理性愛國幾個問題的思考》 [J].沈陽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1 2(1 )。
[7] 葉中鋒。 《 淺論高 校愛國主義教育 與 理 性 愛 國》 [J]. 陜 西 教 育·高 教 ,201 2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