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屹立于世界之林,人是最關鍵的因素,而胸懷大志心中有愛國激情和高度社會責任意識的人才更是關鍵之關鍵。
但是,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影響,目前少數學生的思想認識有些偏差,錯誤地認為只有學習好就行了。 這種錯誤的思想認識非常有害,于國于民都十分危險。 面對當前這種思想狀態,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真是可不容緩。 作為一名高中在校生,我認為,切實轉變少數學生認識有偏差,從內心樹立起愛國、報國激情,可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一是愛國主義教育和社會責任感教育必須從娃娃抓起。 70 年代以來,隨著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如今,獨生子女家庭比例越來越多,其父母、爺爺、奶奶及姥爺、姥娘等對家庭唯一的“獨苗”給予極大關愛,甚至由關愛變為溺愛。因獨生子女大多在蜜罐中長大,基本上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這樣的生活,無法想象得到炮火紛紛年代的情景, 無法想象革命戰爭年代無數先烈為了新中國成立拋頭顱、殺熱血的動人場景,更無法體會到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的艱辛。 在這種現實情況下,啟動“娃娃”教育就勢在必行,是歷史發展的要求,是我國繁華昌盛、實現偉大中國夢的要求。
二是愛國主義教育內容形式一定要豐富、一定確保效果,不能走形式。在加強對中小學生愛國主義中,可采取聽報告、觀看百部愛國主義教育片、錄像、寫心得體會,實地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參觀、談個人感想等多形式進行。 通過革命先烈們一個個活生生的故事,使我們中學生又好像回到炮火紛紛的時代,回顧歷史,感受歷史,長期堅持以往,從而真正激發起愛國激情、報國之志。
三是愛國主義教育、社會責任感教育要與古今中外歷史相結合,與當前實際相結合, 絕不能搞空洞的愛國主義教育和社會責任感教育。 縱觀中華民族光輝歷史,我們青少年可以得知: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的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不知激勵了多少文人志士治國平天下的雄心壯志;明代學者顧憲成的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也不知激勵了多少讀書人致力于關心國家大事和關注國家命運的偉大事業。 敬愛的周恩來總理少年時代發自內心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鴻鵠大志更激勵著我們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讀書。 作為一名中學生,深感自己身上肩負的責任重大。 我們今天是正在學校讀書深造,不遠的明天就將步入社會,參加日新月異的祖國現代化建設,如何才能承擔歷史重任,如何才能肩負起祖國和人民的重托,始終是作為一名中學生應該深思和關注的問題。 我們的先輩們認為:“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 ”我們青少年目前正是人的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身在蜜罐中的 21 世紀的學子們滲透德育教育顯得尤為迫切和必要。 德育內涵太過豐富,作為一名正在中學深造的學生, 僅就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社會責任意識談些自己的看法,希望與各位有同樣想法、看法正在讀書的伙伴們互相切磋。
四是進一步提升對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和社會責任感教育的思想認識,擔當起強大祖國建設的重任。當今形勢下,對在校中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和社會責任意識教育刻不容緩,而且一定要誠懇務實、有的放矢,結合時事、日積月累,絕不能只喊喊口號,表表態度,停于表面,流于形式。因為今天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的青少年們,是在一個特殊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一代人,生活中基本沒遭受過什么挫折,沒有吃過什么苦,受過什么罪。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稍微有點困難,可能就會被壓垮,就是失敗。而當前,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關系認識卻僅僅停留在課本上,膚淺而零散。尤其是從國內形勢來看,是處在改革開放的關鍵時刻,一方面生活環境安逸,物質條件相對優越:另一方面我們這一代中獨生子女比較普遍, 受到來自家庭和學校等各方面的悉心關照,大多形成了過強的自我性、優越性,而自理能力、忍耐能力、責任意識卻明顯較差,更缺乏家國憂患意識。 然而,國際形勢千變萬化,紛繁復雜,中國要在這樣的國際環境中求生存,謀發展,任重道遠。 這就決定了祖國未來的一代要將這所有的一切都明察在目,牢記于心,從現在起就樹立起高度的責任意識,即明白祖國的復興是我們這年青一代實實在在的責任;而要能擔當如此重任,首先必須明辨“什么是真正的愛國主義”和“怎樣去愛國”的大是大非問題。
基于中外歷史的教訓,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以鄧小平為首的黨的領導集體確立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2003 年以來以胡錦濤總書記為首的黨中央進一步提出“和平崛起”的發展戰略。 今天,習近平總書記又提出建設大國夢、強國夢、強軍夢的思想,這些宏偉目標的實現,就是要依靠今天的高中生---明天國家棟梁。 實踐證明,“和平崛起 ”、改革開放的大國復興之路才是中國崛起的唯一正確的道路。
我們青少年作為新時期的中學生,肩負著建設現代化強國的歷史重任,責任重大而艱巨,在學好真本領的同時,還要通過不斷加強對高中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和社會責任意識教育,真正樹立起報效國家的堅定的理想信念,這樣,才能對得起為新中國成立在革命戰爭中犧牲的先烈們,才能不辜負家庭、祖國的培養,同時也才能確保美麗中國夢、強大大國夢的早日實現,從而也才能為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穩定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