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大可以是國家,小可以是鄉村,對區域進行綜合研究和分析,可以促進區域的長足發展.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很多地方出現了不少急功近利的思想和行為,盲目發展經濟,忽視了社會和生態,這些行為,不利于區域的長足發展,有的甚至是以犧牲后輩子孫的利益為代價,我們要堅決制止這種行為.如何更好地使區域綜合發展,我想,這也應該是我們黨校工作者研究的課題.
一個區域綜合發展最重要的要素,我認為主要有五個,分別是經濟、社會、生態、軍事、外交.經濟是國家和人民富強的保證,經濟強,國力才強,才能夠抗御自然災害、才能夠防御外國侵略,人民才能過上物質、文化富足的生活.社會因素是國家秩序的重要保證,社會秩序好,和諧安定,人民才會更有幸福感,國家的發展才會更有動力.社會因素應該包括了道德、法律、文化、行政、教育、醫療、交通、社會保障等等.生態是環境的保證,人們每天吸進氧氣、呼出二氧化碳,生態好,我們才能呼吸新鮮空氣,享受綠樹森林,才能使我們健康長壽.軍事強,可以有效的抵御外侮,保證國家主權和人民不受外國欺侮.外交可以使我們的國家在國際上多一些戰略伙伴和朋友,對各個方面都有好處.
一、經濟的發展要立足現在,著眼未來
經濟強,國力才強,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經濟主要分為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
第一產業主要是農業,"民以食為天",農業的發展可以使我們的糧食和農產品自給自足,減少對外國的依賴,使人民的飲食起居不受影響.當前第二、第三產業的發展已經影響到了農業,大面積征地,使得耕地逐步減少,生態環境質量也每況愈下.要大力發展農業科技,加快農田水利改造,精耕細作,集約用地,嚴守耕地紅線,確保農業發展.糧食,既是日常物資,也是戰略物資,除了滿足日常生活外,還應該隨時有所儲備,以應災害、戰略等需要.農業關乎十多億人口的生計問題,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生產力,應該是各級政府不容忽視的課題.
第二產業主要是工業,工業體系又分為資源和能源工業、輕工業和重工業體系.資源和能源是其它工業的前提和命脈,多數是不可再生資源,主要是各種礦產資源,比如有色金屬和黑色金屬,煤炭、電力等等.對于資源和能源工業的發展,必須走合理開采、合理開發與合理利用的道路.合理開采,主要是保護與開采相結合,堅決杜絕資源浪費.很多企業為了盡快獲取高額利潤,只采高品位的、扔去較低品位但仍然可以開發利用的礦產資源,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法律規章,保護資源的合理開采.合理開發,主要是資源的綜合開發,比如煤炭,很多焦化企業僅僅只是把生煤煉成焦煤,結果寶貴的煤氣、煤焦油等高價值的附屬產品都沒回收,釋放到大氣中,還造成對空氣的污染.對資源進行合理的綜合開發,可以形成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節約能源,減少污染.對于煤炭等礦產資源,國家應該強制要求企業進行綜合開發,沒有達到綜合開發條件的企業,應該進行停產,達到標準再進行生產,改變資源粗加工的現狀,提高資源利用率,使資源優勢進一步充分發揮,也有利于企業增加利潤,還保護了環境.合理利用,一方面就是要減少對高能耗產品的利用.要大力發展風力、水力發電,減少對煤炭等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另一方面則是要注重節能產品、節能技術的開發和使用,降低能耗.
對農產品進行加工,就形成了農產品加工業,這也就是輕工業的最初形態.輕工業主要是生產人民衣、食、住、行等日用產品的企業.輕工業的發展要著眼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在國內市場站穩腳跟后,應積極派出部分高層和骨干去國外拓展國際業務.國家應該給予相應政策支持和保護,我們國家的家用電器、電子信息、紡織服裝、日用化學等應該已經具有了進軍很多國家的實力."先下手為強",搶先一步搶灘國外市場,樹立市場品牌,就獨占了鰲頭,搶占了先機.
重工業主要是生產各種工業設備的工業企業.要積極瞄準國際、國內科技動態,研發新技術、新產品生產線,高度關注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建設,積極向國外發展中國家宣傳自己的產品,幫助發展中國家建立工業體系,大力拓展國際業務,加快自身成長壯大.
第三產業主要是服務行業,隨著人民生活的改善,服務業會越來越興旺,越來越發達.文化、信息、健身、美容、洗浴、旅游、休閑度假、娛樂等行業會成為人們在工作之余的主要消費趨勢.另外,我們一定要重視高新科技的發展和應用.鄧小平同志曾經說過"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一論斷無疑是正確的.
回顧世界發展史,1850年左右,英國正是因為發明了發動機,才使英國成為了"日不落帝國"、"世界工廠",發動機的發明迅速引起了世界性的產業革命,發動機被廣泛應用到紡織、輪船、汽車、火車制造上,使當時傳統的手工勞動變為機械化的大生產,世界各國紛紛向英國購買安裝了發動機的生產機械設備,全世界的財富一下子向英國涌進,英國迅速崛起.英國在崛起的基礎上,又大力向外國擴張,清朝時代,中國也飽受了英法等國的欺侮.美國的發跡歸功于計算機的發明,計算機把人類推進到了信息時代,相似的發跡史,同樣,世界各國的鈔票紛紛用來購買計算機,美國迅速崛起了.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英國也沒落了,沒落的原因主要就是睡在了自己的功勞簿上.當世界各國已經會自己生產制造更先進的發動機的時候,英國還在繼續用著過去自己制造的發動機,當世界工業的發展已經從輕工時代到重化工時代\\(二戰結束時期\\)的時候,英國仍然不愿意改變產業結構.英國落伍了.這也告訴我們,要密切關注科技的進步和發展,及時調整產業結構,密切關注世界經濟發展的新動向,只有這樣,我們才會走在時代的前沿,把握經濟發展的龍頭.
這也提示我們,在科技創新、科技發明、科技推廣應用上還應該降低門檻,不拘一格用人才,只要是實用的,能推進人類文明進步的,就應該支持發展.以中醫藥為例,一個效驗處方,要成為藥品,登上藥店柜臺,從各級申報到獲得藥監局批號生產,不知道要花費多少錢財、多少精力,還不一定能夠獲得成功.很多民間中醫只愿意把秘方用來傳子傳孫,而不愿意去申報藥品,藥品申報之路,難于上青天.
或許,民間已經有了治療很多疑難雜癥的效驗秘方,而國家還在等待西方研究西藥來治療.中醫,應該是我們國家獨有的專利,獨有的技術,或許,未來的中醫藥會成為中國經濟崛起的支柱之一.
經濟的發展才能使國家國富民強,才能使人民過上高品質的物質和精神生活,才能使國家能夠抗擊災害、戰爭,有尊嚴地屹立于世界之林.
二、社會因素是國家安定團結、人民勤勞和諧的重要保證
一個區域的社會因素至關重要,穩定和諧的社會,才能使人民安居樂業,國家長治久安.在社會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道德、法律、教育、文化、醫療、交通、社會保障和行政.道德和法律可以讓人們具有是非觀念,知道哪些事情可以為,哪些事情不可以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從而起到規范人們行為的作用.我們應該繼承傳統道德,結合社會主義榮辱觀,形成統一的公民思想道德,并且把這些內容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在品德和政治教育科目中定為必考內容,一輩一輩傳下去,形成統一的公民道德標準.教育可以提高公民素質,培養社會合格的甚至是卓越的勞動者,為國家長足發展奠定基礎.文化可以提升公民的精神境界,讓公民崇尚和追求真、善、美,豐富人民的精神世界,文化的發展可以抵制黃、賭、毒、黑\\(黑社會、黑惡勢力\\)對人民的侵害,讓更多的人去尋找美、發現美、創造美.醫療、交通是人們日常生活和健康的重要保障,改善醫療環境、提高醫療水平、降低醫療費用,大力發展交通,就是造福百姓了.社會保障可以關愛弱勢人群,幫助弱勢群體發展生產,資助弱勢群體子女受教育和安置就業,可以幫助弱勢群體逐步走出困境,維護社會穩定.廉潔依法行政,可以樹立政府的為民形象,凝聚民心人力,合理分配社會資源,保證社會正常秩序.
在一個區域中,如果重視了道德和法律,加強了文化和教育建設,注重改善醫療、交通條件,幫助弱勢群體發展生產,再在行政中體現為民服務的思想和宗旨,就一定能夠得到人民的支持,就能夠凝聚民心和人力.我們的行政還應該進一步強化服務百姓的思想,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合理分配各種資源,切實做到廉潔執法,勤政為民.
三、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
人類每天的呼吸都需要生態環境給我們提供氧氣;在大氣中抵擋太陽過強紫外線輻射的大氣臭氧層一旦被破壞,就會使太陽的紫外線輻射加強,使地面的氣溫升高,二氧化碳等廢氣的排放會使臭氧層越來越薄,一旦形成空洞,也就意味著人類的滅絕.這些都需要我們人類自身能夠消化自己制造的廢氣,提高地球氧氣的含量.綠色植被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保水固土,提供人類的食物甚至是醫藥來源,是地球的大功臣,我們更要保護好綠色植被和森林.生態環境好,人類才會有更加雄厚的生存基礎,才會使我們擁有健康的身體,擁有高品質的生活質量.
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保護生態環境,也可以保護世界生物的多樣性,我們人類同樣沒有權利過多的剝奪地球上其它物種生存的權力.
四、軍事是國家最重要的防衛力量
軍事強,外國不敢欺侮,國家和人民才能夠安定團結地搞建設.從我們國家發射第一枚核彈成功開始,中國就進入了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外國反華勢力就不敢對中國隨意侵害.軍事的強大,才能使我們的國家可以集中精力搞建設,國家才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軍事不強,會使國家戰事不斷,人民飽受戰爭之苦,更談不上什么國家建設了.
軍事的強大,一靠軍隊日常的頑強訓練,作戰理論的深入研究和實戰演習,形成訓練有素的軍隊、成熟的軍事理論和實戰方案.二靠科技的進步與發展.國家要加大對軍事科技的投入,高度注重軍事科技的研發與實踐,在軍事科技上占領了制高點,就占領了軍事全局.有最先進的武器裝備,有最先進的成熟的軍事理論和指揮者,有訓練有素的戰士,外國反華侵略者敢隨意窺覷我們國家嗎?
五、外交是在國際上形成戰略陣營的重要手段
建國初期,國家和中央領導人提出并實施了社會主義陣營統一陣線,亞非拉國家聯合起來等外交措施,國家雖然窮,但是國際真心朋友多,反華勢力不敢侵略.
在現代,外交的內涵已經發生了轉變,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可以形成戰略的、經濟的、文化的等多方面的伙伴關系,在經濟的互幫互贏中,加強高層的政治往來,就能形成持久的外交同盟.
區域,可以是一個國家,也可以是一個地方.區域的綜合發展,才是長足的發展.我們不可以以經濟的發展而忽略社會、生態.軍事和外交,是國家考慮的大事.地方的發展,必須經濟、社會、生態并重,才可以使地方良性發展,任何一方都不能偏廢.
區域的綜合發展,必須依靠黨的領導和政府的不懈努力.我們的黨和政府已經取得了經濟建設、社會建設、文化建設、行政體制建設等各方面的全面勝利,在改革開放構建和諧社會的歷史征程中,必將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帶領我們各族人民踏上新的征程,獲取新的勝利,構建美好、富裕、文明的新時代,讓我們為新時代的到來而共同努力.
新中國的歷史告訴我們,我們的黨沒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難,黨既然能夠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下建立新中國,就一定能夠團結帶領各族人民建設好我們的國家.
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中國各族人民一定能夠走上富裕、文明、和諧的康莊大道,迎接中國偉大復興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