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樺陳列館于 2004 年建館,內部展示了管樺先生及其友人的書畫作品、文學作品的手稿等物品。管樺陳列館自 2006 年起先后成為豐潤區青少年校外活動基地、唐山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源于人民對哺育自己成長的家鄉、民族和祖國的深厚感情,逐漸升華形成的一種維護祖國利益的行為準則和堅強信念。
管樺把故鄉作為祖國的縮影,發表了《小英雄雨來》。1937 年,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國,中國進行全民族抗戰。青壯年參加八路軍,拿起槍抗擊日本侵略者,冀東還鄉河兩岸各村的民兵、老年人、婦女、少年兒童,為保衛祖國家園與敵進行頑強的斗爭。在那個戰爭年代,像雨來那樣站崗放哨、手拿紅纓槍、挺起小胸脯、給八路軍送信、制造假地雷迷惑敵人,帶路進埋伏圈的情況是很多很多的……雨來,是抗日戰爭年代里冀東少年兒童的一個縮影,這其中也包括管樺本人在內。小說中的蘆花戲水,星夜攻讀,智護交通員的情節,葦叢雛鴨、五谷飄香的田園風光景物,鮮活的方言土語,無一不是五十多年前那場波起云涌的民族解放戰爭中燕趙大地的真實寫照,喚起讀者對祖國深沉的感情。
愛國主義教育是全民教育,重點是青少年,除了學校,社會也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場所,如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舉辦圖片展、進行故事演講、歌詠比賽等。通過對歷史的了解,升華愛黨、愛國的情感。要做到愛國主義教育常抓常新,則必須不斷探索愛國主義新途徑。愛國主義是具體的,激發熱愛祖國的崇高情感,最終目的必須落實到發揚愛國主義光榮傳統,建設有中國特色的行動中。
因此,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除了必須充分發揮課堂的主渠道作用,還必須充分挖掘利用一切有利于青少年成長的校外教育因素,使校內教育與校外教育相協調,共同完成培育一代新人的歷史使命。
如走進革命遺址。通過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了解社會,增強愛家鄉、建設家鄉的使命感,使校內教育不斷向校外延伸。
中央領導集體高度重視愛國主義教育 , 一再強調愛國主義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 高揚愛國主義精神 , 是最大限度地凝聚和動員全民族的力量為振興中華而奮斗的必然要求。我們該如何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呢 ?
一、整合政府、社會和民間的資源和力量 , 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
首先 ,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進一步加強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工作的領導。要建立黨委統一領導、各主管部門協調配合、全社會積極參與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其次 , 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 , 支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建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以及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陣地 , 是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要陣地,其社會效益是十分巨大的。最后,政府應鼓勵社會力量、民營資本參與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建設。當前 ,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普遍存在資金緊缺的問題 , 僅靠政府的那點投入難以支持其長遠發展。充分利用社會力量和民營資本將是個不錯的選擇。筆者認為 ,教育基地可以大膽地把基地后勤推向市場 , 吸納民間資本 , 通過市場化運作 , 較好地化解矛盾。
二、堅持“三貼近”原則 , 改進創新 , 增強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影響力和感染力
“三貼近”即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隨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不斷深入 , 隨著群眾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高新技術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 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的知識背景、心理狀態、思維方式和信息渠道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 給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堅持“三貼近”原則 , 改進創新 , 提高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影響力和感染力 , 真正實現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的有機統一 , 是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的必然選擇。因此 , 我們的各類教育基地建設 , 必須用時代發展的要求審視教育內容 , 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完善教育形式 , 不斷研究新方法 , 解決新問題 , 開辟新途徑 , 使教育基地的工作更加貼近群眾實際 ,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首先 , 要改進陳列方式、創新展示手段、豐富展出內容。各類教育基地要從改進陳列方式、創新展示手段、豐富展出內容等方面入手加強建設 , 努力做到優良傳統與時代精神相結合,思想教育與實踐活動相結合。要綜合運用多種形式和“聲、光、電”等科技手段 , 解決陳列內容陳舊、手段方式落后的狀況 , 在藝術設計、實物制作、展品布設、燈光配備等環節 , 給觀眾以強烈的視覺印象和更多的信息 , 努力增強文物展示的現場效果。 其次 , 要開辟雙向渠道,共建共育。要創新思路,在更好地做到“請進來”的同時,實施“走出去”戰略 , 增強教育基地的輻射力和影響面。要與社區、學校、部隊、機關、企事業單位等聯手共建教育基地 , 制定共建計劃 ,簽訂共建協議 , 確定聯絡員和輔導員 , 以此來增強工作的組織性和計劃性,開展多種形式的共建共育活動。各教育基地還要積極創造條件,走進農村 , 多辦一些農民喜聞樂見的臨時展覽、流動展覽。
三、堅持社會效益優先的原則 , 做好公益服務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傳承著悠久的歷史文化 , 記述著中國人民奮發圖強的光輝業績,是激發愛國情感、培育民族精神、陶冶道德情操、提升品德修養的大課堂。
四、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要苦練“內功”, 加強自身建設
首先 , 要加強隊伍建設。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是提高教育基地工作水平的重要保證。重點要建設好領導班子隊伍、講解員隊伍、研究員隊伍。要定期組織多層次、多種類的培訓 , 加強思想教育 , 重視學歷教育 , 深化專業教育 , 不斷提高員工隊伍的政治素質、知識水平和工作能力 ; 要放開視野 , 不拘一格用人才 , 不斷補充新鮮血液 , 保持教育基地的生機和活力。 其次 , 要加強制度建設。把教育基地納入規范化、制度化的發展軌道 , 是加強教育基地建設的重要途徑。
無論是黨委宣傳部門加強對教育基地的宏觀管理 , 還是各教育基地自身加強內部管理 , 都必須以制度化的形式加以落實和鞏固。